![]() |
巴贊創辦《電影手冊》為深具指標性的
電影期刊。許多新浪潮導演早年皆在此
發表影評。巴贊的電影美學,深深影響
這些大導演,故被譽為新浪潮之父
|
在開始本篇文章前,請容許我先來一句「幹拎巴贊(Andre Bazin, 1918-1958)!」李不才原本想針對卓別林(Charles Chaplin,
1889-1977)的喜劇貢獻寫篇文章,等看完他的後期佳作《凡爾杜先生》(Monsieur Verdoux,
1947)、《舞台生涯》(Limelight, 1952)後,便準備著手動筆。好死不好手邊有一本巴贊的《巴贊論卓別林》,看完片後趁熱閱讀。嗯,「凡爾度先生就是進入金錢社會後的小流浪漢」,被寫了;「舞台生涯是小流浪漢的下台之作」,被寫了。巴贊還將小流浪漢視為超越單一文本的神話人物。在發展角色的過程,小流浪漢逐漸寫實化,劇情也趨向諷刺現實,因此,開口的默劇演員必須下台鞠躬。他奶奶的,我想講的、沒想到的、想得太淺薄的,天殺的全部被講光光。翻遍藏書,仍不出巴贊詮釋,只好舉手投降。本篇就當作資料補述,希望不損影評祖師爺風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