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

《窈窕淑女》-……結局以後?


  李不才說不上是奧黛莉赫本(Audrey Hepburn)的影迷,她的作品也只看過《羅馬假期》(Roman Holiday, 1953)與《窈窕淑女》(My Fair Lady, 1964)。《羅馬假期》作為史上最成功的觀光影片與摩托車廣告,確實有趣好看,歷久不衰。至於《窈窕淑女》,除了「麻雀變鳳凰」的經典情節,劇本與原作的差異才是我的注目焦點

  《窈窕淑女》原作為愛爾蘭/英國作家蕭伯納(George Bernard Shaw, 1856-1950)的劇作《皮格馬利翁(Pygmalion, 1913)。「皮格馬利翁」典出羅馬作家奧維德(Ovid, 43 BC-?)變形記(Metamorphoses):「皮格馬利翁見過這些女人荒淫的生活,深深厭惡女性天生的壞胚種作出這許多見不得人的事,決定過單身身活他憑著神奇的手藝,在雪白的象牙又雕又琢,雕出了一尊女像他愛上了自己的作品。」皮格馬利翁為石像穿戴華美的服飾,以鮮花與寶石裝飾,他親吻並與石像說話,甚至與石像共寢(有種大理石充氣娃娃感)。在向愛神維納斯許願後,石像變成人,皮格馬利翁與她成婚,並由愛神主持婚禮。蕭伯納擷取了故事意象-憎恨世俗女性的藝術家,如何一手打造理想中的女性-但結局是否如神話完美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