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回到未來》,馬蒂便駕著DMC-12跑車,扭轉雙親的過去、兒女的未來。《回到未來》雖為時空穿梭經典作,但論「血統純正」卻是不叫好也不叫座的《時光機器》(The Time Machine, 2002),改編自英國小說家H. G.威爾斯(H. G. Wells, 1866-1946)189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。在H. G.威爾斯創作《時光機器》前,世上並無時間旅行之作;甚至可以說,人們將「時間」作為探索的對象,是近代的產物。
人類的無窮欲望示意圖 |
但至十八世紀起,宗教世俗化與人文主義的興起,使這套「自然時間」逐步鬆動。工業革命後,每項事物都在破除神秘;征服視野到達人所感知的每個角落。也是在此背景下,宗教被新時代撂下,人本精神(科技倫理)尚未趕得及與科技發展相呼應,「科幻」也在此背景下誕生。
科幻小說的源起,多推崇瑪麗雪萊(Mary Shelley,1797-1851)於1816年在日內瓦湖畔別墅,與詩人雪萊(Percy Shelley, 1792-1822)、拜倫(George Byron,1788-1824)的鬼故事大賽中,所構思出的《科學怪人》(Frankenstein, 1818)(註一)。十九世紀科幻的先行者尚有美國詩人愛倫坡(Allan Poe,1809-1849)、法國科幻巨匠凡爾納(Jules Verne, 1828-1905,代表作《環遊世界八十天》、《海底兩萬里》等)、與英國的H. G.威爾斯。
圖左為博士的實驗室,坦白說看到這麼我有在看《神探伽利略》的既視感。圖右為未來的圖
書管理系統,非常地"人性化",甚至還嗆博士時光穿越純屬"小說家"H. G.威爾斯的妄想
|
科幻小說的源起,多推崇瑪麗雪萊(Mary Shelley,1797-1851)於1816年在日內瓦湖畔別墅,與詩人雪萊(Percy Shelley, 1792-1822)、拜倫(George Byron,1788-1824)的鬼故事大賽中,所構思出的《科學怪人》(Frankenstein, 1818)(註一)。十九世紀科幻的先行者尚有美國詩人愛倫坡(Allan Poe,1809-1849)、法國科幻巨匠凡爾納(Jules Verne, 1828-1905,代表作《環遊世界八十天》、《海底兩萬里》等)、與英國的H. G.威爾斯。
與奠基於科技發展的凡爾納不同,H.G.威爾斯的作品流露出濃濃的「B級」味(請參閱好來屋電影台無限放映的災難片);火星人入侵地球的《世界大戰》、發明透明藥水的瘋狂科學家(《透明人》)、生物改造的(《攔截人魔島》)。只要看過相關作品,便可知H. G.威爾斯的B級味,皆來自對科技的不信任;持有先進科技者,必當傲慢、殘忍、蔑視倫理,最終自毀。以此而言,這位科幻小說家,反而是個反科技論者。
再回到電影《時光機器》。相信看過這部片的人,都會為前後風格不一感到困惑,也不解主角的解救新世界的動機,與未來世界的單薄。首先呢,電影前段「搶救未婚妻」的橋段,為電影原創,原作中博士發明時光機純屬科學實驗。至於後段未來世界為何崩解為部落社會、與主角的淺薄動機,是因電影刪除了H. G.威爾斯的創作核心:科技厭惡與社會主義思想。
《世界大戰》、《時光機器》等片,光看卡司就知19世紀H. G.威爾斯的創作,在21世紀照樣
讓片商愛不釋手:有趣的是,H. G.威爾斯的科幻文本經過一百多年,仍未被時代超越。與此
相較,凡爾納的《海底兩萬里》等作,已被現代科技所拋下
|
再回到電影《時光機器》。相信看過這部片的人,都會為前後風格不一感到困惑,也不解主角的解救新世界的動機,與未來世界的單薄。首先呢,電影前段「搶救未婚妻」的橋段,為電影原創,原作中博士發明時光機純屬科學實驗。至於後段未來世界為何崩解為部落社會、與主角的淺薄動機,是因電影刪除了H. G.威爾斯的創作核心:科技厭惡與社會主義思想。
原作中,公元802,701年,人類已克服了疾病、糧食等問題,人們無須勞動只需玩耍度日(22K表示羨慕)。於此生活的部落為「Eloi」-他們外觀有如小天使,沒有複雜的智慧與爭端,保留下來的只有兒童的單純美好,全無惡念。表面上看,這是每個烏托邦構想的終極境界-重返伊甸園。但,事實上,這個世界仍有另外一個部落「Morlocks」。Eloi不須勞動卻享有物資,是因為Morlocks在地底仍維持生產線,製作生活必需品。但在這個沒有貨幣交易的世界,Eloi付出的代價是「肉」身-作為勞動者的糧食。
圖左為Eloi的聚落,實際上原作的Eloi應當不事生產,在各種文明遺跡聚居,無憂無慮爽爽逛過,而不是
電影中一副滿足「文明」觀眾的「原住民」想像。圖右為Morlocks統治的世界。這幅景象大概可以對比
重工業都市:毫無生機、空氣汙濁、燃料燃燒。大概也僅在這點,導演保留了H. G.威爾斯的原始設計。
|
在H. G.威爾斯的設計中,地上居民與地底民各代表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、有產者與勞動者的最終型態。資產階級整握了所有資源(美好的地上),無產階級便於不見天日處製造生活用品。此種穩定的供應關係,自資產階級過度安逸、退化為天真無害的Eloi後,便開始逆轉:
「人類已經自殺了。人類讓自己堅定不移地走向舒適和安逸,以安全永恆的均勢社會為口號,人類實現了自己的希望。」
「我們忽視的是自然法則,即廣博的才能示對於變化、危機和麻煩的補償。與環境完全協調的動物是一種完美的機制。在習慣和本能失效以後,大自然才乞靈於智慧。」
本片為1960年版本的翻拍作。看完本作後我
已經腦神經衰弱,無力再看舊版,還請見諒
|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註一:《科學怪人》除了創立「人造人」此一經典形象外,更重要的是「科技」與「人性」的人格分裂;科學怪人與其創作者Frankenstein博士,實互為表裡。這種手法影響了後世的《化身博士》、《綠巨人浩克》等作。李不才希望哪天在椰子打到,會撿起這個題目。
閱讀參考:《威爾斯科幻經典》,中國:人民文學出版社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