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《E.T.外星人》-看見真正的史匹柏



  「最偉大的導演」這種標題引起的戰意,大概就如九把刀與金庸誰該拿諾貝爾文學獎、奶茶該不該加珍珠一樣,除了引起失焦的紛爭外,毫無意義。但題目換成「最成功的導演」,答案毫無疑問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。從七零年代開始,史匹婆便能穩定推出賣座轟動、影響電影工業的作品,以時間排序:七零年代有《大白鯊》、《第三類接觸》,八零年代的印第安那瓊斯三部曲、《E.T.外星人》,九零年代有《侏儸紀公園》、《辛德勒的名單》、《搶救雷恩大兵》,即便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火力稍減,仍能推出《關鍵報告》、《神鬼交鋒》、《世界大戰》、《林肯》、等作。 

  拍出好作品並不是最難得的事,史匹婆的恐怖在於,從影四十年與時俱進,不斷挖掘各類題材、樹立經典。相近時間出道的天王導演柯波拉Francis Coppola,代表作《教父》)、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,九零年代後無甚佳作。單以續航力而論,可能僅有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與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堪可比擬George Lucas

左起為柯波拉、盧卡斯、史柯西斯。單以作品論,柯波拉無疑是同梯中最為神勇;《教父》、
《現代啟示錄》是天王經典。史科西斯長期以社會底層創作,自《計程車司機》、《四海好傢
伙》、到近期的《隔離島》,創作力仍雄健有力,是李不才最愛導演之一(按:哪天發神經,
也許會開個史柯西斯專文)。至於喬治魯卡斯 ……還是乖乖編劇與監製就好
    史匹婆之所以可以成功收服每代觀眾,要訣在創造「最大收視群群」-闔家觀賞、不失趣味與蘊含簡單教化的影片。恐怖驚悚如《大白鯊》、《侏儸紀公園》,仍保住這條底線。但這個祕訣,卻也成為他的包袱-創作深度不足
茱兒芭莉摩飾演Elliot的妹妹,可愛俏皮讓她紅遍全球
  「最大收視群群」的金科玉律,甚至影響他的嚴肅創作:「最大受眾」喜愛的是停留在情感直覺、望文生義的題材(簡單的說就是腦袋可以開省電模式),若要深入探討議題,往往違背此一需求。《辛德勒的名單》激發的是「人道同情」、「反戰認同」;被譽為戰爭電影經典的《搶救雷恩大兵》,除去諾曼地登陸外,對每一角色的心理動機、情節推演,都只歸到素樸的「讓雷恩大兵回家」。更為極端的例子可以出現在《慕尼黑》。《慕尼黑》是史匹婆嘗試一反「最大受眾」之作,但導演觀點的缺席(為情節推動、背景知識定調),使本片有著「類紀錄片」的風格,各段劇情卻各自獨立,如一盤散沙。

  這些嚴肅創作中,真正退場的不是娛樂性(誰說看電影激發一下同情心不是娛樂)而是「歷史」本身。描述歷史事件,時間軸需拉出前因後果、對當時與現代的影響。若要集中於特定角色,也需經營角色的「心理反應」,並以此「由小見大」看待時代的變遷。 

  義大利大導塞吉歐·李昂尼Sergio Leone,代表作有鏢客三部曲、《黃沙十萬里》)曾說:「嚴肅地說,史匹柏是一個攝影機的天才,但他成為金錢上帝的奴隸。」這句話大概有些過分,換個層面思考,不妨說史匹柏真正的觀眾、與內心的創作者,一開始就不是眉頭緊皺的成年人,而是有點早熟的兒童

圖片說明:E.T準備用洞洞波消滅愚蠢的藍星人

  E.T.外星人》描述被同伴棒昏叫的E.T,被小自卑男孩Elliott用綺果彩虹糖誘拐回家當寵物朋友,最終在家人與朋友的幫助下,協助E.T回家。全片的元素包含了:少年冒險、少年夥伴、小男生愛女生、家族情感、動手做科技、外星人與超能力、對抗惡勢力(邪惡的大人、科學家)。這些元素皆是兒童成長過程中,最希望擁有的事物。而小男孩略略早熟的性格,也吸引成人觀眾回想當年。簡單地說,本片史匹婆組織了一個「希望擁有的童年」,也是在這個立足點上,讓本片有著濃厚的懷舊情感

也許是因為《E.T.外星人》的單車其段夠經典,史匹柏監製的
《七寶奇謀》,死小孩仍保留了單車戲碼(圖右下)

  上圖可以看到史匹柏擅長的動作場面。少年團夥飆單車躲避捉捕,史匹柏也相當偏愛,用了多種攝影技巧(高視角觀看全景、低視角營造運動臨場感、推動攝影機跟隨動線)、與動作設計。當前無去路,E.T用超能力讓少年們飛上天,同時John Williams 編曲的主題曲響起,整個就是犯規熱血。

右圖二為《回到未來》博士的起床系統、左圖三為《七寶奇謀》
關繼威所飾演的Data,他的大衣疑為「火玉整人衣」原型
  同樣重要的是馬蓋仙流的「自己動手做科學」。E.T用唱盤機、輪鋸、衣架、語言學習機、陽傘、錫箔紙、風箏線,一堆「拍糖古下」製作出小耳朵,對母船發送求救訊號。對兒童視野來說,濃厚的手作科學,遠比伽利略耍帥看沒有的數學公式有趣多了。這點也被史匹婆監製的《回到未來》、《七寶奇謀》所吸收。註:當然,這麼好的創意,台灣電影之父朱延平當然沒放過,《遊俠兒》蘇有朋便吸收了上述所有元素
 

  當然,小男生的世界如果沒有小女生來愛,等同於有三明治沒奶茶,總是個缺憾。因此,雖然不重要,史匹婆仍湊出了清純少女讓Elliott卡油。

  《E.T.外星人》所見的元素,都可以在史匹柏的電影中發掘一二。也正是「兒童的雙眼」,讓他的影片總少一點深刻,多一點單純。與《E.T.外星人》有著相同元素的《虎克船長》、《魔宮帝國》、《A.I人工智慧》,同樣可以看到史匹婆對兒童的偏愛,而監製作品《七寶奇謀》,更可以直接視為《E.T.外星人》的姊妹作。
 
  結束本篇文章前,不妨再多參考一個對照組-史蒂芬金。作為天王小說家,被改編的作品不計其數-《迷霧驚魂》、《刺激一九九五》、《綠色奇蹟》、《鬼店》、《魔女嘉莉》等-一樣自七零年代發跡,對電影貢獻至今不輟。但在史蒂芬金心中的真正讀者與創作者,大概只比史匹柏多個兩歲,介於青少年與兒童-即將逝去的美好童年、與對未來的期待與迷惘。類似的角色可以在《捕夢網》、《IT》看到。但真正深刻動人的創作,是一點也不奇幻驚悚的《與我同行》。

  再寫下去會沒有沒了,請觀者有興趣自行觀賞,恕李不才富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