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

《樁三十郎》-收刀入鞘


  李不才在《大鏢客》的討論中,得出黑澤明同時傳達「反暴力」與「實行正義應走出旁觀者/窺探者位置」的矛盾結論,對此我只能以「施行正義當有節度」勉強作結。當時我心中閃過六零年代風行全球的民權運動與反戰遊行,若以此為《大鏢客》的創作背景,這個矛盾自然迎刃而解。但該片於1961年上映,彼時美軍還沒登陸越南,除非黑澤明是穿越人能未卜先知,不然怎樣也兜不上。放下這個疑問我重看了《樁三十郎》(1962),電影才剛演到開場三十郎教訓幼稚天真的青年武士們,四個大字轟進我的腦袋-安保鬥爭!妙!妙!妙!我想叫!叫!叫!有了這個線索,不只上述矛盾完全破解高清無碼,該片的「反武士道」也一併解決!打鐵趁熱,趕快來聊聊《樁三十郎》。

  二次大戰後到安保鬥爭,日本發展可分為三階段:一、日本投降到新憲法實施二、杜魯門宣言至舊金山和約三、安全保護法到抗爭


  194591日,日本投降後為美國為首的盟軍佔領,最高領導人麥克.阿瑟(Douglas MacArthur)設置總司令部(G.H.Q),以間接統治指揮日本政府。依照19457月發布的《波茨坦宣言》,此時期的改革方向為:去軍國主義化解除日軍武裝政治民主化。麥克阿瑟依此原則推行「民主化五大改革」-解放婦女、獎勵成立工會、學校教育自由主義化、廢除專制政治、經濟制度民主化-在此原則下又實行了廢除軍國主義教育、解散財閥、土地改革、廢除國教(神道教)、開除軍國主義領導者之公職、釋放政治犯等措施。這時期民主化是全方位且劍指軍國主義核心。



  為了加速改造政府體制,由美方起草的憲法草案,經日美和議修訂的《修改憲法草案要鋼》於19463月遞交國會審查,並於隔年五月實施。憲法廢除天皇制確立主權在民,更引人注目的是,憲法第九條宣示日本放棄戰爭權與軍備,成為史上第一部和平憲法。政府體制、法律修訂、武裝解除的目標都已完成,麥克.阿瑟認為盟軍/美軍的占領行動進入尾聲。但47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(Harry S. Truman)發表《杜魯門宣言》,指出蘇聯佔領的東歐地區陷入「鐵幕」,揭開冷戰序章。

  冷戰開始後,美國對日本的定位有所改變:第一階段美方只希望日本成為正常化國家,經濟與戰略地位都是可有可無。但隨南北韓局勢升溫、法國不爭氣搞不定越共,更慘的是國民政府輸到脫褲轉進台灣,中共與蘇聯連線成為紅色大陸,日本的戰略位置一下提升為冷戰的橋頭堡。如此,美國開始認真進行日本經濟重建,並以擴增「警備」為名義作建軍準備。

  1950年韓戰爆發,日本工業被改造為軍需工廠,並藉此恢復停滯多年的經濟發展。為了讓經濟轉型快速到位,並填補駐日美軍移師韓國的空缺,美國開始自打嘴巴,逐步收回原初的改革條令:為集中資本廢除了財閥廢止令,讓這些準戰犯集團重新登上檯面;大量擴增警備/準軍隊造成缺員,於是廢止舊帝國軍不許參與公職的禁令,讓他們重回行伍。多開戰場的美國財政見窘,便著手制定媾和條約日本只是投降,條約尚未完成搶先制定條約,以此優待日本,並取得恢復軍備的合法性藉此使日本能獨立成為反共前線,減少美國開支

不才在查閱韓戰相關資料,才知道當年被聯合國軍隊俘虜的中國士兵有一萬
多名選擇投奔台灣。國民政府歡喜相迎,這才有了那個不放假的123自由日

  195198日,美日簽訂舊金山和約,同屬戰勝國的蘇聯拒絕出席、中國則因「兩個中國」代表未決,這個戰爭受害國竟無人出席。在美國主導英國讚聲的情況下完成終戰媾和,條約內容為:美方保有沖繩統治權,並以維護安全為名,繼續實施軍事占領;戰爭賠償嚴重限縮,藉此保全日本經濟。同日又發表《美日安全保障條約》:駐日美軍有防衛戰爭、平定內亂、維持遠東和平(可對外出征)等職責,日方則有義務配合防衛動員;領土爭議上,沖繩與小笠原群島依然置於美國統治,千島群島正式被北極熊搶走;自衛隊受美軍指揮,裝備與訓練為美式。


  上述內容,很難看出這是和平條約,日本的戰爭罪責未被追究,原先設定的去除軍備又大喇喇地滿血復活。就日本國民來看,丟失領土不算,美軍竟然能在自己家裡發動戰爭對外也對內本國還須事事哈腰跟陪。特別是「遠東」防衛一條,「遠」到哪裡去決定了日本的國土安全-事實上當時的東亞與東南亞都有紅色勢力,日本陷入全面備戰的狀態。如此,安保條約便埋下日後抗爭的種子(還很大顆)。但這還沒完,隔年228日兩國又在安保條約的基礎上推行了《日美行政協定》,加碼贈送日本全國無限制提供美軍基地,連裁判權都當蔥送給人,還要支付防衛經費。日本民眾以反基地運動為序幕,敲響了安保鬥爭的先聲。

195431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試爆氫彈。對於這個剛到手的新玩具,軍方顯然錯估威力,讓預想範圍外的日本漁船「第五福龍丸」暴露於輻射塵下。全體船員遭受核污染,一人於半年後死亡,該區漁獲則在沒檢查的狀況下流入市場。此次事件激起日本的反核運動,首先發難的是東京都杉並區的家庭主婦-她們發起地方的媽媽需要簽名反核爆活動,引發全國仿效,共募得超過三千萬份簽名。翌年在廣島召開首次反核實驗世界大會。562月,國會通過禁止核試驗法案。此次運動不止於日本,亦成功影響世界的反核運動。(圖為1946年比基尼環礁核試爆)

  往後的日本便依條約精神設置防衛廳(國防部)自衛隊、實施軍人擴員,並在美國示意下,重新啟動軍事工業。連續幾年的好景氣,日本經濟大勇,建軍也頗見規模,政府頭領便開始將腦筋動到憲法第九條(反戰與反軍備)。所幸國會選舉在野黨獲得民眾支持,獲選席次超過修憲的反對門檻,擋下此次修法。一計不成又生二計,甫登首相大位的岸信介,開始聯繫美方修改安保條約。

  平心而論,岸信介希望推動的修法內容,是不違背日美協防的前提下,修正過度向美方傾斜的內容。但外在與內在條件並不歡迎此次修法:對關係上,日本懸置了領土爭議,才換得兩國中斷許久的邦交,並藉此重返聯合國(1956)。與此同時,早已發展出氫彈的俄軍,又搶先完成了可搭載核彈頭洲際導彈,日本現在不敢惹金小胖胖,以前更不願意招惹北極熊。岸信介執意修訂安保條約,無疑會挑動蘇聯的敏感神經,讓好不容易散去的核陰影再次覆蓋日本領土。對關係上,民間雖有意與中國進一步經濟交往,但政府不願意違反美國意志,導致中日關係降到冰點、貿易歸零。身為日本盟邦的美國也沒少幫忙,一架U2偵察機在俄國領土被擊落,此舉在日本民眾看來,無異於美方主動挑事,在火藥庫旁玩水鴛鴦,更慘的是,看守火藥庫的那個人叫日本人。

岸信介於1942年加入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首謀東條英機的內閣,戰後被視為甲級戰犯嫌疑人,送往鴨巢監獄。岸信介雖沒被送上東京軍事法庭,但他能在戰後一路參選議員到登上首相大位,完全打臉了美方原先制定、排除日本帝國要角於公職外的設定。就日本政壇而言,岸信介崛起證明上層階級的組成根本沒有改變,只是隨著改朝換代換個制服穿



  單是對外還不夠,日本政府自己也多處放火,逼人民走上街頭。1954年多宗貪腐案爆發,大火燒到了執政黨總幹事,時任首相吉田強行包庇自己人,無視司法。55年鳩山首相對美軍放行核彈頭,讓世界上唯一吃過原子彈的國家迎來核武,群眾運動再起,日美政府只得作罷。以上都只是暖身,真正的熱身賽開打是岸信介於5810修改警察法,意圖在安保條約修訂前擴大警察權,屆時能將抗爭降到最低。果然,鞭子沒買著反而挑起群眾怒火,群情激憤外加院內夾殺,此次警察法胎死腹中,也讓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提升到最高點。

  1960119日,岸信介在華盛頓簽署新條約,只等兩國國會決議便可生效。新條約稍微平衡兩國原先的地位差距,讓日本從受保護國轉為日美聯防。但相應的代價,「遠東」地區若有戰事,日方須在美方領導下協同作戰,再一次將日本拉到戰火前沿。較值得日方高興的是,原條約美軍有權平定日本內亂,此次予以廢除。其它提供基地、增強軍備都是老調重彈,條約以十年為限。



  反對勢力一直積極活動,19593月成立了阻止修改條約的國民會議,含社會黨共產黨134個團體,並訂下抗議期程。這個團體看似浩大,但也凸顯組織過度膨脹必然無法消化各方意向的弱點:萬年死敵社會黨與共產黨舊仇未了,此次會議又將共黨逐出決策圈外。社會黨自身無法統一左右路線,右派獨立成為民主社會黨。作為運動衝組的全學聯(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聯合),被支持極左革命路線的學生把持。如此,領導核心各行其是,即便外援的群眾、工人、文化界勉力相挺,運動的戰線始終無法統一。


  岸信介於519日,深夜動用警察將反對黨議員拎出議會,將協定強行闖關(有種既視感)。此後抗爭進入最高峰,全學聯甚至率領學生衝撞議會(有種既視感)615日,一名東大女學生遭警察打死,政府威信已蕩然無存。據防衛廳長官赤城宗德透露,期間岸信介甚至命令出動自衛隊,所幸他能保持住關口,不讓悲劇擴大。荒謬的是,院內院外鬧得搶搶滾,619日,躺在議會一個月的協定無須審議自動生效(有種你懂的),承載各方理想的安保抗爭就這麼落幕了。

  文章寫到這裡,按照慣例先來句ㄍㄋㄌㄕ,文章破表破到這種程度樁三十郎都還沒出場,三十郎都快變四十路了。不才就先說結論:《樁三十郎》是雙重教育結構,一方面是「反武士」三十郎對青年武士的現實主義教育,另一面則是夫人對三十郎的武士教育


  《大鏢客》裡,三十郎以浪客的身分與群匪周旋,是民與民鬥,他的「反武士道」沒有對照物,也比較不明顯。沒有對照代表沒有座標,因此我們在觀看三十郎的作為時,不受其他價值觀約束,單純欣賞他率性作風。《樁三十郎》,他捲入了官場鬥爭,階級、權力鬥爭、武士道,我們熟悉的東西又層層框架他的活動範圍。看來三十郎不會像在那個無法無天的小鎮這麼自由,但導演與編劇很天才的讓他成為蠢白無知青年武士的保母,偏移主角的位置,成為其他人的參照物,從而恢復了他的靈動性。

青年武士出場的場景,黑澤明盡量讓燈光保滿,藉此突顯他們清白的理想主義與武士道。與此相對,
三十郎與他們同在鏡頭時,不時會走出光源,形成黑白對比的影像,意指他遊走於武士道與現實主義

  青年武士在劇中單純可愛近乎可笑,但撇開衝動行事不談,他們的精神是最為接近武士道的理想:充滿熱情的理想主義、對正義的堅持不容歪曲、不懼生死的勇氣禮儀上對可敬的對象由衷表示恭敬。可惜單憑熱情支撐的美德易流於偏執-理想主義容易盲信、以正義自居近於剛愎自用、誇大勇氣只是美化過的莽撞。如此,棲身現實主義、反武士道的三十郎,倒成為調整他們武士精神的導師。開場的秘密會議便由三十郎以現實主義分析人心與局勢;遭敵圍捕眾武士決意拚死突圍,他使計隱匿眾人;青年對其有所感佩時,他又不在乎顏面索討金錢。以上種種,是以現實主義補足理想主義的盲點、用智慧削除血氣之勇、用金錢(價值)告知正義並非無代價的義舉。上述教條構成本片的基調,在青年不斷闖禍三十郎一次又一次補鍋的過程中,完成武士的教育。

三十郎作為青年武士的導師不是一開始就獲得信賴,他的小丑偽裝,對青年來說是真實的體現。當理想主
與現實主義衝突時,他們甚至動心殺死三十郎滅口。一次一次打臉,才有三十郎高踞棋盤為教檀的爆笑場景

  有趣/諷刺的是,三十郎在《大鏢客》以反武士之姿自由遊走,把他丟回武士階層他卻成為了武士道的代行人。這裡李不才想提提《笑傲江湖》:令狐沖冒名吳天德護衛恆山眾人,他滑稽古怪卻能屢破敵謀,假扮他人不至於暴露華山棄徒身分損傷恆山清譽。但令狐沖不是呂天德,當他接掌恆山掌門時,他又恢復為那個看似不羈實為君子的俠客。同樣的,三十郎反武士道的浪客形象也是一種偽裝在《大鏢客》只有平民的世界,他的偽裝毫無破綻,能夠自得其中。把他丟回武士的世界,偽裝的虛構性便被突顯出來,並恢復他的武士樣貌。值得一提的是,三十郎對青年的種種教誨,都是完善他們原有的美德。唯獨恭敬」,三十郎是既無身教也無言教,賣魚的拿不出青江菜。三十郎願意幫助眾武士,便是他們所展現的恭敬。

恭敬和禮儀與三十郎的小丑偽裝相衝突,對比容易流於形式、
掩蓋罪惡的禮儀,他對恭敬保有相當的敬意,只是不為而已





  電影中,與三十郎互為對比的是敵方武士頭領室戶,兩人幾次的對談都讓我們感覺到同性相吸雙方的類同。我們將三十郎對青年武士的教育列表,便可清楚兩者的異同:

理想主義- 盲信 -現實主義-野心
勇  氣- 衝動 - 智慧 -陰謀
正  義-剛愎自用價值衡量-冷酷

透過上表,我們可以看到調節後的武士道若是再次走上極端,會成為比莽撞青年禍害百倍的奸惡之徒。三十郎與室戶能夠相談甚歡,便是他們都已走過第三階段,只是前者用第三階段作為偽裝保護第一階段的價值,後者發展至第四階段而無回頭路。

  除了恭敬以外,三十郎拿不出貨的還有禮儀-這是他最為輕賤的武士道價值。良好禮儀與行止讓奸險之徒隱藏禍心不為人知,甚至贏得武士楷模之名,無怪乎三十郎邋裡邋遢屌兒啷噹還外帶嘴賤。有趣的是,他的偽裝是一種嘲諷姿態,一方面對比相貌堂堂的小人,另方面頗為享受明珠暗投的自虐感。但這種偽裝對夫人不起作用-大智若愚的夫人,一眼識破三十郎的本質;就像那個華山棄徒,只有在定閒師太的慧眼前,才能彰顯他的君子風骨。但三十郎不是令狐沖,他厭惡自己武士道的一面,珍而重之的保有小丑面具。在不願對夫人失禮的狀況下─以禮待之會撕下他的偽裝─他只好戒慎恐懼地保持距離。

三十郎的劍法殺性極重,除了經典的反手刀,砍翻敵人必定在補上一刀,務求置對手於死地。在他解救被俘的青年武士的戰鬥中,原先與他抗衡的守衛到後來喪失戰意,形成單方面的屠殺。無怪乎夫人稱之為寶刀無鞘,只知殺敵不知平衡協調。劇末,代理城主對離去的三十郎並不積極挽留,他深知三十郎對青年的武士道教育有害,仁人之心才是最高境界。


  代理城主睦田是夫人寶劍藏鋒」理論的體現者,他扮癡作愚、不動聲色的蒐集證據以打倒打倒貪官汙吏,生死關頭仍能剛直不屈。更重要的是他有仁人之心,即便是敵手的生命也平等愛惜-這點他已超越武士道過於誇大的榮譽感與報復心。溫和漸進不失仁義的改革手法,讓不才想到日本幕末的改革志士坂本龍馬-身劍術高手的龍馬,在暗殺頻傳、腥風血雨的時代卻決定收藏手中利刃,專心致志於遊說工作、改造近代日本。被評為「無鞘之刃」的三十郎,於片尾的決鬥已有體悟-青年武士仍在學習現實主義的武士道,他的新旅程目標則是放下手中的殺人利器。就像《紅鬍子》那位隱居紅塵的醫生,武士道與否,只是生命的過程。

寶刀無鞘的傷害,銀時最知道



  文章寫到這,也該將安保鬥爭作個結合。社會運動參與最深、受創最重的往往是學生,安保鬥爭中全學聯衝撞議會便造成女學生死亡。從《大鏢客》隱含的反暴力為所應為的隱含意寓,到《樁三十郎》的武士教育,也許是黑澤明寧靜的批評與提醒-《樁三十郎》九名青年武士無傷退場完成教育,按照電影慣用製造高潮的手法,送幾個人去吃便當合情合理,但黑澤明卻頗有偏愛的保全他們的性命-死人是不會成長的。片尾決鬥不僅是兩種武士道的對決,死去的室戶也是青年武士與三十郎的替罪羊,用噴湧的鮮血流去青年的腦血栓,使之成為與現實協調、非暴力的理想主義者。遺憾的是,68年全球學潮後部分學生走上極端,組織極左恐怖組織「赤軍」,用鮮血玷汙了安保鬥爭的和平宗旨。70年,黑澤明影壇失意,也暫時消失在群眾的目光。

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◎本文的篇幅再創新高,卻還有很多的可以深入討論的部分還沒講。老實說,各位有耐心觀看,不才也寫到篤懶了,這裡只簡單提一提幾個切入點:三十郎的反手刀非劍道常軌,顯示他的實用主義與反武士道精神;岸信介與安倍晉三為祖孫關係,歷史總有巧合,安倍在2015年拿安保條約開刀,引發日本近年最大的民主運動。

◎李不才在搜索安保鬥爭相關討論時,看到幾篇相當精彩的文章,請各位看官自行前往參考

安保抗爭──日本戰後最大的一場社會運動
青春殘酷物語:日本的學運年代
安倍強行通過安保法案的曖昧之處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參考書目
《黑澤明的電影》,唐納德.里奇,海口:南海出版社   
《日本近代史》,林明德,台北市:三民出版社
《日本外交史》,信夫清三郎,北京:商務出版社
《日本近現代史-第三卷》,藤原彰,北京:商務出版社
《日本史》,井上清,西安:陝西人民出版社
《武士道》,新渡戶稻造,北京:商務出版社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